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攀升,目前我国的新冠防控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但,这样就够了吗?!
殊不知,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纵观以往的工作经验,此刻我们除了要高度警惕新冠疫情外,一些蚊媒传播疾病,如登革热、*热病、寨卡病*病、基孔肯雅热等同样不容小觑。
在我区,此类疾病大多以输入型为主,随着航班的逐渐恢复,我国在东南亚国家务工的人员陆续回国,而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东南亚地区正值登革热疫情高发期,这为该疾病在我区的输入埋下了隐患。
因此,特殊时期,在严防新冠疫情的同时,采取措施防范蚊媒传播疾病在我区的发生同样刻不容缓。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1流行特征
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2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
突发高热:持续3-7天。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白班样、荨麻疹样。
出血:皮肤、齿龈、鼻腔等,束臂试验阳性。
乏力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预防控制措施
如果病人出现如下三种情况:
1.发病前14天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2.发病前14天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
3.出现上述登革热症状。
立即考虑:
1.医院就诊,并采样进行登革热相关的实验室检测。
2.立即与所在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
3.避免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
预防控制措施:
1.早发现、早隔离、及早就地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治疗、预防性治疗。
3.预防出血、休克出现。
防范登革热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就先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熟悉的“罪魁祸首”——蚊子!
目前全世界已记录蚊子种类有37属,个亚属,种和亚种;我国已知18属,48亚属,约种和亚种;与传染病有密切关系的有9种。与我区市民日常密切相关的主要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等。
蚊虫传播的疾病在多个国家流行,每年导致超过3亿人感染,至少70多万人死亡。蚊子能够传播多种疾病,如丝虫病、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病、乙型脑炎、寨卡、*热病等。另外,蚊虫使人睡眠不足,休息不够甚至神经紧张。
蚊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卵、幼虫(孑孓)、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前三个时期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
知道了蚊子的习性和危害,那么家庭和个人要如何采取措施,有效防蚊呢?
1、环境防蚊:对蚊虫孳生地进行整治及清除。
常见蚊虫孳生地:
2、物理防蚊:夏季安装纱窗、纱门等;到蚊虫较多的地方穿长袖长裤,避免皮肤裸露
3、药物防蚊:清晨、傍晚蚊虫较活跃的时段,可通过涂抹防蚊液等方法避免蚊虫叮咬。
原标题:《远离登革热,防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