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早期丝虫病所致橡皮肿
指因丝虫感染导致淋巴管阻塞而造成身体组织出现严重淋巴水肿,临床表现为肢体非凹陷性水肿伴畸形增大、硬皮症和疣状增生。本合同所保障的“早期丝虫病所致橡皮肿”须达到国际淋巴学会淋巴水肿分期第Ⅱ期,但未达到第二类重大疾病“丝虫病所致橡皮肿”的给付标准,且须经专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和微丝蚴的化验结果确诊。
由性接触传染的疾病、创伤、手术后疤痕、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先天性淋巴异常引起的淋巴水肿,以及急性淋巴管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水肿不在保障范围内。
以上就是的定义部分,从定义中可知,该疾病获得理赔所需满足的前置条件较多。首先须满足“因丝虫感染导致淋巴管阻塞而造成身体组织出现严重淋巴水肿”;其次要满足“须达到国际淋巴学会淋巴水肿分期第Ⅱ期”;最后还需要“经专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和微丝蚴的化验结果确诊”。此外,该疾病依然是第二类重大疾病“丝虫病所致橡皮肿”的前置性疾病,更严重的状态由“丝虫病所致橡皮肿”进行赔付。除此之外,标红部分依然是需要重点
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卫生改革发展20件事”网络投票今日启动。
作者丨子不语
来源丨医学界智库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也是中国新一轮医改启动的第十年。在此期间,上海坚持先行先试,全面突破,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推出了不少“破冰”之举,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发展贡献了许多“第一”。
今日,《医学界》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由上海市卫健委与新闻媒体联合主办,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协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卫生改革发展20件事”推选活动今日(15日)起接受网络投票,邀请读者共同选出最能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卫生改革发展成果的20件事。
此前,经过专家严格遴选,已经产生40个入围事项,充分体现40年来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效。一起来看看——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策影响深远
年,为遏制卫生费用过快增长,上海在全国首次提出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年至年*策执行期内,上海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12.5%,为社会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成功将医疗费用增长纳入社会可承受范围。
破除以药养医,上海引领全国
医药分开,民心所向。破除“以药养医”,上海聚焦合理用药、科学治疗,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循序渐进,医院药品价格零加成,挤出药价虚高“水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合理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同时,上海“四轮驱动”,探索药品采购“质量优先、以量换价”,严控不合理医药费用增长,改革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医院财*补助,医院调整内部运行结构。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上海成全国医联体发源地
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医联体改革工作,成为全国医联体的发源地。截至今年,上海已组建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40多个医联体,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而截至年6月底,全国已有家医院牵头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占全国医院总数的八成。
住院医师规培“上海模式”,成为培养“好医生”的国家制度
年,上海率先推行“社会人”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随后住院医师规培的“上海模式”在全国推广,培养“好医生”的国家制度正式建立。至年上半年,上海共有1.3万余名住院医师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其中余名全科医师全部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签约全面铺开,万市民获益
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截至年6月,上海家庭医生制度2.0版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多万市民有了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5万余张家庭病床等配套举措相继惠及。
……
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上海为全国医改创下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上海市卫健委统计,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从72.77岁提高到83.37岁。截至年底,上海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01/10万,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3.71‰。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标已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进水平。此外,上海还曾成功抗击“非典”、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在全国率先消除血吸虫、丝虫病、脊髓灰质炎、疟疾等疾病。
在这些数字和成果背后,依靠的是上海优质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截至目前,临床医学等11个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血液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心血管病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等16个优势学科全国领先,肿瘤免疫与癌基因组学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读者可在11月15日-21日期间,可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