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猪驱虫是养猪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有很多小养殖户和个体养殖户并没有采取任何驱虫措施,由于猪群感染寄生虫后会使体重下降、饲料转化效率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养殖户养猪效益的下降,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传染病吃掉老本,寄生虫干掉利润。寄生虫繁殖的快,很多养猪户都在做这个工作,但我们却发现:有90%以上的猪场存在寄生虫感染的问题;有超过80%的猪场对本场的驱虫效果是不满意的。所以今天就驱虫这个工作跟大家做以交流。
一、寄生虫的危害猪寄生虫病可以使: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育成猪生长速度下降8-15;对疾病的抵抗率下降15%-20%。危害如图显示二、常见的驱虫误区
1、认为母猪健康不用驱虫,只给育肥猪驱虫。母猪是猪场寄生虫的最主要带虫者和传播源,往往仔猪和肥猪感染的寄生虫都是从母猪获得的。2、认为一次大剂量用驱虫药比多次小剂量添加要好。目前实际应用的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往往是多次小剂量添加比一次大剂量使用效果要好,某些厂家大剂量的使用造成母猪流产等情况,或者其他不适。3、认为猪群每年驱虫两次就足够了。猪寄生虫的繁殖周期绝大多数都在三个月内,如繁殖周期较长的蛔虫也只有2.5-3个月,每年驱虫两次,并未达到理想效果。5、认为当猪群排出蛔虫或由疥螨等引起皮肤病变时才进行驱虫。此时猪群已经感染非常严重,母猪繁殖性能和肥猪生长速度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此类猪场忽略了轻中度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因为此时基本看不到猪群有什么表现,但却已经给猪场带来明显的经济损失。6、认为某一种驱虫药就是万能的,长期用单一一种驱虫药驱虫。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于药物敏感性不一样,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驱虫。三、猪场驱虫不见虫的原因
1、猪的寄生虫有很多种,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寄生虫分体内和体外两大类;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鞭虫、结节线虫、肾线虫、肺丝虫、吸虫、球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猪机体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造成猪日增重减少,抗病力下降等;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虱、蜱、蚊、蝇等。2、猪体内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很多,有的部位的寄生虫能排出,有的部位的寄生虫不能排出。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仅有体内体外之分,不同的体内寄生虫寄生的部位不一样,有的寄生虫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寄生的部位也不一样。就拿蛔虫来说,虫卵一般都是在猪的肠内以及猪场环境中,蛔虫幼虫在猪的体内会不断的迁移,肠壁、肝、肺都是其寄生部位,成虫通常寄生在小肠内。
四、养殖场要做好驱虫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最佳驱虫产品:选用安全、高效、广谱,且可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普罗特效驱虫药“嘉康”,以花椒为载体,公猪不伤精,母猪不伤胎。驱虫、健胃、止疼、修复4效合一。所以选用安全、高效、广谱的嘉康驱虫是最佳选择。2、一定规模的猪场会采用“四加一”同步驱虫法,即:种猪(包括空怀母猪、怀孕母猪、种公猪)每季度驱虫一次(一年共4次);其它猪在保育舍或生长舍驱虫1次,新引进种猪入场观察后并群前驱虫1次;全场同步驱虫,体内体外同步驱虫,猪群驱虫与环境消*同步。3、掌握最佳驱虫方法:结合畜禽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和寄生虫的发育规律,畜群驱虫应采取连续给药的方法才可以对成虫、幼虫、虫卵彻底驱杀,一般连续给药7天即可。但体外驱虫感染严重时,应间隔7天后再连续给药7天效果更佳。驱虫工作,必须引起重视,不能走于形式或是心理寄托!选择使用方便、高效、效果好,是确保驱虫效果的前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