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感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温度一降再降,它接二连三的出现,每个检验
TUhjnbcbe - 2021/3/31 13:18:00
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前几天,我院肿瘤科王主任打电话。

说一患者的血常规,红细胞0.55×,血红蛋白g/L,对该结果存疑,征求我的看法。

众所周知,RBC和PLT在同一个通道检测,PLT结果尚可,故不存在通道堵塞情况。针对RBC和Hb比例严重失衡分析,应该是常见的冷凝集现象。本周已遇到3例。

第二天上班,调阅病人近期血常规结果,发现患者以肺恶性肿瘤收入院,近期结果如下:

患者自10月08日开始,MCHC已明显高于上限,RBC结果和HB结果已不成比例。

10月23日,针对血常规标本,用生理盐水进行了一次血浆置换,放37℃水浴后,上机检测,曲线正常,结果可接受。

冷凝集(coldagglutination)是指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红细胞在冷环境中的凝集成团的现象。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红细胞凝集最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块消失。

冷凝激素(coldagglutinin)是指是冷反应型抗红细胞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只能在低温时与红细胞膜相关抗原结合。正常人的血清中都存在低效价的冷凝集素,参考范围:效价<1:32。

冷凝集素产生机制: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全身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非洲锥虫病,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出现冷凝集素增高。这些疾病产生冷凝激素的机制可能各不相同的。一般认为,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能对人红细胞表面唾液酸上的I活性结构进行修饰,使其具有免疫原性,机体针对这一修饰过的结构产生抗体。

冷凝集形成机制:红细胞膜表面物质的构型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体温条件下,红细胞膜物质的构型阻碍了冷凝集素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结合。而在较低温度时,红细胞膜表面物质的构型发生改变,某些抗原决定簇显露,能与相应抗体结合。这就是冷凝集素只能在低温时凝集红细胞,,而随温度的升高,凝集逐渐解离,消失的原理。

冷凝集素效价增高主要见于原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其时效价可高达1:以上,而轻度增高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症,问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冷凝集素与检验:

输血与血型:

37℃生理盐水清洗红细胞三次。

血常规:使红细胞减少,压积降低。

①37℃水浴箱温育。

②血浆置换。

详细操作,参考该文:冷凝集来了

10月8日,10.19日,两次的结果,医生应该是比较困惑,次日,即9日,20日分别进行了复查。非常遗憾,检验科还是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是我们一时疏忽大意,还是彻底忘记了41条复检规则?

一定要引以为戒,为了患者,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切不可把自己真的当成一个仪器操作工!

别因一个小小的冷凝集翻车,砸了自己的饭碗,丢了检验人的初心!

推荐阅读

?原创

调皮的“霉君”!

?原创

霉菌or红细胞?

?原创

一例EDTA-PTCP的处理方法

?原创

一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处理!

?原创

尿里的小星星!

?原创

体液室里的花样容器

?原创

朱保华,你给我听好了!

经典回顾

?情感

致聊城王玉青女士的一封感谢信!

?福利

万部高清电影、电视剧免费看!

官方推荐

长期征稿启示

胜利必将属于点击再看的人们。

中国加油!

防失联,备用公号,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度一降再降,它接二连三的出现,每个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