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锦鲤饲养与色扬管理
编辑整理:陈程
随着一丝冷冷的秋风轻轻地佛过我们的脸颊,炎炎夏季遗落的最后一股热气悄悄地消失在夕阳西坠的地方。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秋冬,爱鲤的您准备好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了吗?如果您还未来得及准备,不必担心,只需看看我们为您和您的爱鲤精心准备的这篇文章,您就能Hold住这个秋冬了。
秋季锦鲤的饲养
秋季,气温逐渐回凉,万物都开始显得冷清萧条,而我们的锦鲤却异常活跃,它们迎来了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季节。此时,我们应该如何养护爱鲤,让它们尽情地生长呢?
喂食——关键词:育肥保膘
秋季气温转凉,我们的爱鲤食量大增,准备摄取营养过冬。此时,如果锦鲤没有育肥或养分摄足不好,那将不利于它抵抗冬季的低温。因此,我们应该多多投喂饲料,让锦鲤吃饱吃好,保持体形的肥美,膘肥体壮的过冬。具体而言,可以适用高蛋白、高脂肪和增色型的鱼粮,即:坯芽型基本粮占30%;高蛋白鱼粮(粗蛋白成份≥45%)占35%;增色型鱼粮(螺旋藻成份≥8%)占35%。每天投喂的次数以3—4次为宜,当岁鱼可以再增多加一两次。投喂的食量则以当岁至二岁鱼10分钟吃完,三岁鱼以上20分钟吃完为准。每天还可混喂一次动物蛋白类的饲料,最好是新鲜速冻的蚕蛹,以每条鱼3—5粒最佳。当然,优质的南极虾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但具有高养分和增艳作用,还具有增强免疫抗病的作用。此外,建议每隔10天停喂一天爱鲤,次日复食时仅喂些切碎的大白菜和少量胚芽型易消化型鱼粮。再者,秋季每天8—9点喂食为好。
水温——关键词:顺其自然
锦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对水温的要求并不严格,一般来说,在0—36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活。但是,饲养锦鲤的水温还是不宜过高,以15—22摄氏度为适宜水温,20—22摄氏度为最佳水温。因为,在这种温度的水中,锦鲤游动更活跃,食欲更旺盛,体质更健壮,色彩更鲜艳。如果水温过高,锦鲤的新陈代谢会加快,从而影响鱼儿的寿命。秋季,天气少雨多晴,气温逐渐下降,温度一般在14—23摄氏度之间,水温特别适宜,是最适合锦鲤生长的季节。因此,我们在温度控制上顺其自然即可,不必操太多的心。
水质——关键词:勤于换水
秋季是锦鲤生长的旺季,大量摄食的它们排泌物也会相对增多,而这些排泄物非常容易使水体变混浊,严重时更会导致水质变坏。而且,这些排泄物溶于水中后还会产生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当这些有害物的溶度过高时,锦鲤的活动力会减弱,体色也会逐渐变淡,慢慢地还会出现死亡。因此,我们要多排底水,勤于换水。当然,换水也并非越勤越好,一般每隔5—7天换水一次即可,有良好过滤系统的可适当延长换水的间隔时间。每次换1/3或2/3的水即可,视具体水质情况决定。非特殊情况,不建议彻底换水。此外,换水应选择晴朗的天气,秋季以上午9—11点为好。换水时要注意新水的水质情况,水温、硬度等不要与原水相差过大,以防止因水质差异使锦鲤产生不适应而发生意外情况。再者,换水不在于水的多少,主要是注意清理水中沉积的废渣、粪便。最后,换水的时候要做到轻、慢、稳,避免锦鲤受到不必要的损伤,特别是在加注新水的过程中,水的流动要尽量慢一些,以免流速过大而产生的冲击力损伤到锦鲤体表,更不能用力搅拌池水,以免水压损伤锦鲤的体内组织。
购进锦鲤的注意事项
进入秋季,春季产的幼鱼都已达到成鱼阶段,锦鲤迎来销售的旺季。我们在购进新鱼时应尽可能地购进健康的鱼,同时做好转水同温的工作,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温室的水温。加温温室:23~25度,普通温室:15~20度。
2、池的准备。
方法a:把池水放干后再放入新水,同时加入安定化二氧化氯30CC/t、马素丹0.2g/t,持续转泵放置3天。
方法b:放入适量氯粉放置1天,泵不能停,全部换水,再放置一天,再次全部换水,同时放入安定化二氧化氯20CC/t、马素丹0.1g/t,放置3天。
注意:氯粉会沉淀,因此不能停泵。放鱼之前如果不把氯粉成份清除干净,会影响鱼的粘液正常分泌,容易感染病菌。
3、在国外运输后通常的处理办法。
盐:5kgs/t、帕拉松DCC/t3-7天,若不进行此药浴会感染病菌、充血。
4、刚刚到(2-7日以内)的锦鲤的喂食方法。
饲料泡一泡水,待软后再喂。用帕拉松或*粉溶液浸泡也行,否则会引起立鳞、穿孔病或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鳃病。另外,池的过滤设备少或供气不足时,亚硝酸会变多,鳃的负担加重、充血引起鳃病。
疾病防治
虽然,秋季很少出现像霉雨季节数十天阴雨连绵的天气,锦鲤的发病程度相对较轻,但秋天仍是发病较多的季节,当水温在18—22度时,水中有害细菌繁殖旺盛。此时,饲养锦鲤的朋友应加强观察和药物预防,避免锦鲤的大批发病和死亡。下面,介绍几种秋季锦鲤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赤皮病
(1)病因:赤皮病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鱼体受伤或水中溶氧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发生此病,严重时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秋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2)症状:病鱼皮肤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鱼鳞片脱落(和皮肤发炎充血病的区别),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
(3)防治方法: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在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可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时,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用利凡诺20mg/kgG浓度浸洗,当水温在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鱼重注射12万—15万国际单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严重时可在第五天后注射第二次。
肤霉病
(1)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只数量较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在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会长出大量类似棉絮状的菌丝,故又称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能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2)治疗:
*用1.5%—2.5%浓度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
*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
*用1: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
*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3)预防:
*拉网、捕捞、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尽量不使鱼体受伤。
*用1:浓度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可预防鱼卵水霉病。
*受伤亲鱼,在伤口涂抹龙胆紫或高锰酸钾,可防止水霉菌感染。
*每公顷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盐和—kg人尿混合后,全池遍洒,每月1次,可防止水霉菌感染。
竖鳞病
(1)病因:竖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引起,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2)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3)治疗:
*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
*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小苏打溶液混合洗浴3分钟(一定要注意观察鱼有剧烈挣扎或浮头现象时要立刻捞出)
*用氯霉素溶液、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4)预防:
*亲鱼产卵池冬季要进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
*在饲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
*用维生素E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0.3—0.6g长期服用,患病时加大到0.6—0.9g,连续10—15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口丝虫病
(1)病因:口丝虫以飘游口丝虫最常见。虫体呈卵圆形,具2或4根鞭毛,可旋转游动。虫体内有1个圆形胞核,固着于宿主的虫体则呈梨形,鞭毛不明显,于组织上可上下左右摆动。口丝虫最适流行的温度在2—30度,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繁殖时以纵二分裂法,不需中间宿主,可直接传染转移宿主;在环境不适合时可形成具有抵抗力的孢囊,而附着于鱼体或池底中。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
(2)病状: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3)治疗:
*用2%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3%—5%浸洗1—2分钟,连续数天。
*用高锰酸钾20mg/kg浓度,水温10—20度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度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度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每L水体中用30—50万个单位的青霉素,长期浸泡。
*50mg/kg的亚甲基蓝或0.2mg/kg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半小时,连续几次。
*福尔马林20—30mg/kg浓度,每2—3天使用1次,连续数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