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近视及其预防”一节课时,老师出示了全国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调查统计表,供同学们思考:
全国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调查统计表
你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吗?请你设计(提出)至少三个问题给大家讨论。(6分)
1解析.(每个问题2分)
(1)年龄越大,视力不良率越高,原因是什么?
(2)青少年在学习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持良好的视力?
(3)做眼保健操,对于防止视力不良有什么作用?
2.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很密切,有一小组的同学做好了采集用具,准备分别进行探究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量的两个实验:
(1)A实验的探究问题是:教室内外空气的尘埃数量会一样多吗?
(2)B实验的探究问题是: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一个教室内空气的尘埃数量相同吗?若你是这一小组的一员,你会如何分别设计这两个实验的尘埃采集方案,以便实施计划?
2解析.(每个方案2分)(1)A实验的方案:将采集用具平均分成两组(如每组3个),一组放于教室外窗台上避风的地方,另一组置于教室内(1分),2小时后回收统计(1分)。(2)B实验的方案:将采集用具平均分成三组(如每组3个),分别于上午、中午、下午放到教室内(1分),每次采集时间为2小时(1分)。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请根据表格问答下列问题: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种子不萌发
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的装置是和。(3分)
(3)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
(4)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分)
(5)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1分)
(6)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可以采用的方法避免。(2分)
参考答案:(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2)对照乙和丙(3)取1号和2号烧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的橱柜中(1分1号烧杯见光,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1分),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1分)4)防止根毛受损(5)减少蒸腾作用(6)传粉不足、人工辅助授粉
4、夏天买回的肉类,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变质,有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冷藏箱中就能延长保存时间。小明为了验证这一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材料环境温度保存时间
甲鲜猪肉g20C/一天鲜猪肉不变质
乙鲜猪肉gC/一天鲜猪肉变质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1)小明提出的探究问题。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4)你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5)请你再举一个延长鲜肉保存时间的方法。
参考答案:1、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意思相近即可)
2、温度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4、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意思相近即可)。5、盐渍、真空包装、烟熏,(只填一个即可):
5.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他设计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1)作出假设:_______。
⑵当水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两实验能否形成对照?____。
⑶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中的孑孓正常生活。你认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
⑷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参考答案:(1)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或不需要)氧气(2)能
(3)甲中的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
(4)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氧气
6.下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在盛有干种子的瓶中加适量水,过一段时间后种子的____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____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____作用增强。
⑵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____作用会减弱,幼苗的____作用也会逐渐减弱,原因是________。
⑶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种子和幼苗的关系是:(2分)
_______。
参考答案:⑴呼吸二氧化碳光合。⑵呼吸光合二氧化碳的浓度低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
⑶(2分)种子的呼吸作用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幼苗的光合作用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相应给分)
8、我国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某生物兴趣小组就“烟草浸出液是否会对蝌蚪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⑴取5只0ml的烧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E。
⑵在4份等量的香烟烟丝中分别加入50ml、40ml、30ml、20ml蒸馏水浸泡一昼夜,滤去残渣得浸出液。
⑶往B、C、D、E中分别加入上述四组烟草浸出液,A中不加。再分别向A、B、C、D、E中加入清洁池塘水至总量为ml。
⑷向A、B、C、D、E中各放入10只蝌蚪,定期饲喂同种、同量饲料,观察并记录。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
⑵各烧杯中放入的蝌蚪应该是______。
⑶A、B、C、D、E组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_____。
⑷请你设计一个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表格,以便记录观察结果
(5)若实验结果为烟草浸出液浓度越大,蝌蚪存活的时间越短,则该小组的假设是否成立?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烟草浸出液会对蝌蚪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⑵大小、发育和生活状况相近(合理即可)⑶对照⑷
⑸成立
组别
蝌蚪存活的只数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
A
B
C
D
E
9、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时都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我们也知道,无论哪种水果,果皮损伤后都容易腐烂。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请选苹果为实验所材料,按照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完成“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的实验。其它用品自选。
(1)提出问题: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
(2)作出假设:?(3)制定方案:?
(4)实施方案:按制定的方案,每天观察两次,看哪组苹果先腐烂。
(5)预期结果:?(6)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2)假设果皮有保护作用。
(3)选果皮完好无损的新鲜苹果10个,用盘子分为数量相等的A和B组,再用小刀将B组所有苹果的果皮戳破(使果皮受到损坏)。将两个盘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5)B盘(果皮被戳破的)的苹果先腐烂。(6)果皮具有保护作用。
10、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他设计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1)作出假设:_____。
(2)当水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两实验能否形成对照?____。
(3)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中的孑孓正常生活。你认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
(4)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不需要)氧气
(2)能(3甲中的孑孓由于铁丝网的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
(4)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氧气
11、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完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又提出了酸、碱环境是否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他们选用的材料用具和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烧杯、滴管、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新鲜唾液、淀粉浆糊、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碘液等。
实验方案:
请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1号试管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该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将3支装有浆糊的试管放入37℃温水中,恒温10分钟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对照作用(2)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3)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并转化成麦芽糖(4)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活性为37度
12、学贵有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借鉴下列一些学习方法:
⑴图表归纳法。某同学在复习中画了一系列图,请仔细观察图4、图5,然后回答问题:
①先找出图中空白方框,然后根据图意,在图4、图5的方框中把它补充完整。
②生殖、遗传、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所以不会出现“猫下狗儿”的现象。
⑵阅读理解法。某同学在课外看到两则材料:
材料一:蚊子在吸血前,先用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润滑剂,然后再用食管吸入血液。唾液管和食管是不同的管道,它不会将吸入的血液再吐进人体。另外,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极其微少,短期内反复叮咬次以上才能使被咬者感染艾滋病*,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此材料说明:________。
材料二: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液泡大,适于吸收水分;肺泡壁薄,且外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气体交换。这种现象在生物体中很普遍。
此材料说明:____________。
⑶实验探究法。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步骤四:记录数据于下列表中。
周围溶液浓度(%)
清水
5%的食盐水
10%的食盐水
溶液体积(ml)
19.5
22.6
24.4
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帮助指正:________。
②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_____。
③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④从B组和C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⑤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____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吸水。
参考答案:⑴①DNA(1分)蛹(1分)②特定(恒定、固定、一定)(1分)⑵①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1分)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分)⑶①三块萝卜块应相同(1分)②萝卜块取出时带出了少量水分(1分)
③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或细胞溶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1分)④周围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多(1分)⑤萝卜块质量(1分)
13、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西安八中陈重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粉虫。*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菜粉蝶。*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粉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只喂麦麸和菜叶,试验组加喂塑料餐盒片。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
她又对试验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⑴你认为*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
⑵在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粉虫应属于。
请写出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⑶“陈重光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⑷根据陈重光的试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⑸陈重光的试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启示?
参考答案:⑴完全变态(2分)
⑵消费者(2分)农作物→*粉虫→观赏小鸟(2分)
⑶*粉虫能吃塑料塑料餐盒片的有或无(2分)
⑷*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2分)
⑸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2分)
14、在上学路上,小飞和乐乐无意中谈到蚯蚓并就是否生活在潮湿的环境的问题展开讨论。他们做了以下实验:a、取自同一地区的泥土,平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保持干燥,另一份保持湿润,分别装入甲、乙玻璃槽,并在两个玻璃槽内放入等量的腐烂的蔬菜叶等腐殖质;b、取20条大小及健康程度类似的蚯蚓,平分为两组,分别放入甲玻璃槽和乙玻璃槽中;c、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小飞和乐乐的实验,请分析作答:
(1)此实验中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能是。
(2)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3)根据蚯蚓的食性,请说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4)在此实验基础上,再简单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光对蚯蚓的影响”。
参考答案:(1)水分甲槽中的蚯蚓生活状态不好甚至死亡,乙槽中的蚯蚓生活状态正常(2)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3)分解者(4)将B装置一半遮光,将20条蚯蚓放于明暗交界处,过一段时间观察
15、甘薯(地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作物之一,是许多地区生产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甘薯主要成分淀粉的品质决定着它工业应用价值的大小。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淀粉品质改良的转基因甘薯,而且田间种植试验获得成功。
(1)甘薯的生殖方式一般为,植株淀粉含量丰富的器官是。
(2)在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先后用到的两种微生物为;细菌与这两种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典型特点是。
(3)甘薯可食用,其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场所为;简述人体最主要吸收器官的结构特点。
(4)请简要写出转基因甘薯的培育过程:
参考答案:(1)无性生殖(1分)根(1分)
(2)霉菌和酵母菌(1分)无成形的细胞核(1分)
(3)口腔和小肠(1分)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突起;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1分,答对其中两项可得分)
(4)将决定淀粉高品质的(目的)基因分离出来(1分);在体外巧妙地(与甘薯的基因)进行拼接组合(1分);然后转入甘薯体内,使甘薯含有制造高品质淀粉的(目的)基因(1分)
16、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2)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在菜地上施肥,结果适得其反,许多青菜萎蔫而死亡主要原因是。
(3)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4)要蒋大量的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
(5)要在葡萄园种植具有“果大昧甜”等优良性状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的种子在园中进行播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优点是。
(6)扦插时,某果农先将葡萄枝条的插入端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一下,再将枝条插入土壤中。他认为这样做能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理由是。
参考答案:(1)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青菜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3)适当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补充光照;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等等(4)将新鲜水稻种子晒干后贮藏(5)后代能保持A品种葡萄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6)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17、年美国白蛾侵入我国,严重危害林木和果实,树木成片枯死,人们曾大量使用农药,试图控制虫害,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寄生蜂——周氏啮小蜂,身长1mm,产卵与白蛾幼虫体内,利用幼虫体内营养发育张大,使白蛾幼虫死亡,连续放蜂两年,白蛾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请分析:
(1)大量使用农药,不但造成,还通过影响到人畜的健康。
(2)白蛾大量繁殖,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3)白蛾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4)这种以虫制虫的方法属于,有利于维持,又不会引起。
参考答案:(1)环境污染食物链(2)缺少天敌(3)消费者(4)生物防治生态平衡环境污染
18、王伟同学正在做“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的探究实验,他设计的实验如图,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共6分)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_作用。
(2)、从浑浊程度来看,乙瓶较甲瓶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的含量较多。气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对照(2)二氧化碳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1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冷藏室内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某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写了一份不完整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实验项目: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两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②.实验步骤:将两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内。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4)实验结果:见下表。
(5)结论:____________。霉菌适宜生活在______环境中。
(6)_______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在本实验中,设置了a组和b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一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叫做______实验。
参考答案:
(1)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吗(2)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5)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温暖潮湿(6)温度对照
20、(6分)按照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鱼鳍在游泳时的作用。
(1)问题:鱼在水中运动时,鱼鳍有作用吗?有何作用?
(2)(2分)假设:。
(3)(2分)实施方案:请你设计一组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注意设置对照)
。
(4)(2分)如果你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实验结果应为
。
参考答案:(6分)
(2)(2分)鱼的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3)(2分)取两条大小相同的鲫鱼,一条剪去尾鳍,另一条不剪;分别放在盛有等量清水、大小相同的玻璃缸内。
(4)(2分)剪去尾鳍的鲫鱼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有尾鳍的鲫鱼游泳正常
21、(6分)有一次小红上街买回来一袋*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红觉得奇怪,她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的问题,请作出假设: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下培养,把乙放在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乙中的*豆芽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参考答案:(每空1分,共6分)
(1)光照(2)光照(3)阳光黑暗(4)不变(5)光照
22、小丁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要研究的问题:?(2分)
提出假设:酸雨对生物有害。
制定方案:
(1)在一个花盆里播下5粒大豆,等他们长成幼苗后作实验。
(2)向食醋中加清水,做成“模拟酸雨”,用PH值在4左右。
(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花盆中大豆幼苗都死亡了。
实验结论:酸雨对生物有影响。
(1)小丁“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你补上。(3分)
实验这样做对不对,请指出错误的地方。
参考答案:22、(1)小丁“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你补上。
要研究的问题:酸雨对生物有没有影响?(2分)
实验这样做对不对,请指出错误的地方。(3分)
(1)实验幼苗的数目太少,没有重复实验组。
(2)没有进行对照实验。
2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需要的材料是新鲜的馒头、清水、口腔中取的_____、碘液,并且要注意控制温度条件为______℃左右。
(4分)
参考答案:23、唾液、37℃
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